中國消費者報長春訊(李豐 記者李洪濤)眼下正值野生蘑菇生長旺季,為防止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(fā)生,吉林省通化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近日發(fā)出消費提示,提醒人們注意安全,防止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的發(fā)生。
據該局工作人員介紹,蘑菇也稱蕈類,屬真菌植物,味道好、營養(yǎng)高,是我國城鄉(xiāng)廣大群眾經常食用的植物性食物。有些野蘑菇有毒,吃了以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。我國有毒蘑菇約100種,據資料記載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種,它們是褐鱗小傘、肉褐鱗小傘、白毒傘、褐柄白毒傘、毒傘、殘托斑毒傘、毒粉褶蕈、秋生盔孢傘、包腳黑褶傘、鹿花蕈等。由于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,極易發(fā)生誤食中毒。
毒蘑菇中毒大多由于個人或家庭采集野生毒蘑菇,缺乏識別經驗而誤食中毒。毒蘑菇中的毒素比較復雜,一種毒蘑菇可以含有幾種毒素,而一種毒素又可存在于幾種毒蘑菇中,所含毒素的多少也因地區(qū)、季節(jié)、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各異。毒蘑菇中毒潛伏期有的為2—24小時,有的僅為10分鐘,不同的毒蘑菇引起的中毒癥狀不同,毒蘑菇中毒早期大多都會出現胃腸道癥狀;有的病例表現為神經精神型,即除胃腸炎癥狀外,還可于1—6小時后出現出汗、流淚、心動過緩等癥狀,有些病人可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癥表現。還有一種為溶血型,除胃腸炎表現外,可出現溶血、肝脾腫大等。而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,典型表現為惡心、嘔吐、肝區(qū)疼痛等,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癥狀。目前,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殊療法,故病死率較高。
鑒別蘑菇是否有毒,應注意以下幾點:最好不要自行采摘、食用野生蘑菇,也不要在流動商販處購買新鮮或干的野蘑菇,尤其是自己沒吃過、不認識或對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,不要貿然采摘食用;對過于幼小或過于老熟或過于鮮艷或已霉爛的野蘑菇,不宜采食;烹調加工野蘑菇經洗凈后,宜先在沸水中煮3至5分鐘,棄湯后再炒熟煮透;有些毒蘑菇中的毒素與乙醇反應會加重中毒,進食蘑菇時最好不要飲酒;特別提醒餐館、民俗旅游接待戶不要采購野生蘑菇,應在干燥、通風場所貯存蘑菇,同時避免與有毒、有害、有異味、易揮發(fā)、易腐蝕的物品同處貯存,對購買量較大的或長期在某個種植基地購進的食用菌,應注意索取證明蘑菇食用安全的有關文件。
如果在食用蘑菇10分鐘至48小時內,出現頭昏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腹瀉、煩躁不安、幻覺等癥狀,懷疑吃了毒蘑菇,要大量飲溫開水或稀鹽水,然后用湯匙壓舌根進行催吐,以盡量減少毒素的吸收,并及時到醫(yī)院進行診治,還應保留樣品供專業(yè)人員鑒定及救治參考,同時向當地衛(wèi)生行政部門報告。
通化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提醒經營蘑菇的飯店,要提高警惕,嚴把采購關,確保食品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