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媒體報道,近日,京東金融一則借貸廣告引發(fā)爭議,被不少網友指責存在嚴重的價值觀問題。12月15日,京東金融APP發(fā)文致歉,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。
其實,這并非互聯網金融平臺廣告第一次“翻車”。此前,已經有多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廣告由于低俗且涉嫌違規(guī),導致大量網友投訴。
廣告“三觀不正”,這不是小問題。《廣告法》第三條規(guī)定:“廣告應當真實、合法,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,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的要求。”第九條第七款規(guī)定:“(不得)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。”
廣告作為產品宣傳的重要載體,已成為商家競爭的重要手段。新穎別致的廣告創(chuàng)意是吸引眼球的資本,但一些商家為了廣告能抓人眼球,置《廣告法》中關于廣告不得含有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規(guī)定于不顧,用此類“三觀不正”的廣告吸引注意力,甚至制造話題,已經涉嫌觸犯法律。
這些遭人詬病的惡俗廣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那就是以惡俗為媒,“以臭換香”。廣告主不好好做品牌,而是通過制造噱頭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品牌,甚至不惜背上惡俗的名聲。
例如,有的房地產廣告曰“六個一起上,包你滿意”“男人女人都喜歡大的”,其實不過是“六證齊全”“大戶型”。有的廣告不僅故弄玄虛,而且相當低俗不堪,如廣西某地景區(qū)宣傳“穿著短裙女性半價特惠入園”。這些惡俗廣告,都踩到了法律紅線。
不可否認,廣告蹭社會熱點確實可以吸引關注。蹭社會熱點借勢營銷也不是不可以,但不能隨便亂蹭,蹭的方式也有講究,應當守規(guī)矩,有底線,不越法律紅線,“隨心所欲不逾矩”才是好廣告。
三觀不正的惡俗廣告其實是在挑戰(zhàn)法律和道德文明。惡俗廣告不僅踐踏了廣告文化,還造成精神污染。對惡俗廣告,有關部門決不能等閑視之,當依法清理“斧正”,用法律、道德、文明“空氣清新劑”依法清除,不僅要禁止播發(fā)此類惡俗廣告,而且要依法查處,讓責任人付出代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