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主管

中國消費者協會主辦

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

當前位置:首頁 > 金融
7天“冷靜期”讓借貸更有溫度
2021-03-19 16:29 本文來源:中國消費網 作者:聶國春

中國消費者報報道(記者聶國春)為避免消費者沖動消費、過度信貸,河南中原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推出“7天無理由還款”服務——用戶在首次借款后的前7天內提前還款,該公司不收取任何利息和費用。這意味著繼網購冷靜期、離婚冷靜期、健身行業(yè)冷靜期、直播打賞冷靜期后,貸款也有冷靜期了。這無疑是冷靜期隊伍的又一次擴容,值得叫好。

冷靜期也就是消費者的反悔權,在國外早已有之。德國稱之為“消費者撤回權”,美國則叫做“消費者的冷靜期”,英國也叫“冷靜期條款”。

冷靜期是基于對消費者在直銷交易中的傾斜保護而設立的,其目的是防止消費者沖動消費,一定的冷靜思考期也可以對經營者進行一定的規(guī)制,進而更好地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。

我國很早便制定過冷靜期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(guī)。例如《商業(yè)特許經營管理條例》中就有允許特許人在一段冷靜期后做出理智決定的 “冷靜期制度”。2014年3月15日,新版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正式實施,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賦予消費者反悔權。雖然法律規(guī)定該反悔權僅適用于網絡等遠程購物方式,但各地監(jiān)管部門一直在努力向更多的線下消費場景推行這一制度,因此才有了保險冷靜期、預付卡冷靜期等各種嘗試。

對于消費信貸行業(yè)來說,設立冷靜期制度恰逢其時。“十二五”時期,我國“三駕馬車”中,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小。為了促進消費,監(jiān)管層推出了消費金融公司,并稱其設立是“促進我國經濟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需要”。2018年,銀保監(jiān)會發(fā)文稱,積極發(fā)展消費金融,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。然而,近年來,消費主義大行其道,一些年輕人為了追求高品質生活,或出于攀比炫富心理,開始熱衷超前消費。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(fā)展,消費信貸場景日益豐富,辦理消費貸款的門檻大大降低,操作也更為便利,這進一步助長了一些人的消費沖動。因此,也引發(fā)了卡奴“燒炭自殺”、大學生“裸貸”等一系列問題。

近日,央行在《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(zhí)行報告》專欄文章中指出,我國居民部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,但宏觀空間也已不大。“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,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。”央行認為,一方面,部分負債消費主體存在非理性,未來收入與還款支出不匹配,容易超過自身經濟能力過度借貸消費,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。另一方面,企業(yè)面對債務刺激出來的消費需求,若擴大生產,則當未來居民債務不斷攀升、償付能力難以為繼時,又會暴露出產能過剩問題,與高質量發(fā)展的要求不匹配。因此,推出“7天無理由還款”服務既是市場主體履行企業(yè)主體責任的體現,也是監(jiān)管層與行業(yè)引導消費金融理性回歸的價值訴求。

這項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制度更是得到了消費者的充分肯定。3月11日,借唄向用戶發(fā)起一項關于貸款7天冷靜期的調查。從參與投票的1萬多用戶來看,有近九成用戶支持設置貸款冷靜期。

可以說,“7天無理由還款”是消費金融行業(yè)因時而變的創(chuàng)新之舉,它既鼓勵消費,也避免非理性信貸,且更好地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。不過,設立貸款冷靜期的主旨是防止非理性借貸,要讓消費者保持理性,一方面需要消費金融企業(yè)在營銷宣傳上合規(guī),防止通過低俗借貸廣告引誘消費者沖動借貸;另一方面,消費金融所定位的客群原本就是次于銀行的較為下沉的用戶,他們缺乏金融知識,因此相關市場主體也要做好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,讓借款人認識負債壓力,合理評估自身還款能力。只有這樣,才會讓借貸更有溫度。

責任編輯: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