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主管

中國消費者協(xié)會主辦

維護消費者合法權(quán)益,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

當前位置:首頁 > 要聞
毛烏素沙地的“明沙”綠了
2020-08-03 09:35 本文來源:新華網(wǎng) 作者:徐壯

  “明沙”——內(nèi)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地區(qū)方言,意為明晃晃的沙地,光禿一片、無邊無際。

  這是在茫茫大漠中掙扎許久的人才能創(chuàng)造、理解的一個詞。深處4.22萬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地中心,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,當?shù)厝碎_始艱苦卓絕的治沙事業(yè)。近60年過去,“明沙”之上,綠色生活悄然上演……

  父親的沙,兒子的草

  “我父親說‘你趕緊回來吧,門都快被沙子擋住了!’”

  1萬多畝草場的深處,坐在現(xiàn)代化磚房里,吉日嘎拉圖大叔回憶起30多年前的情形。

  大叔說,那個時候,他家所在的烏審召鎮(zhèn)布日都嘎查,17萬畝地里只有2萬畝有草。“屋前屋后都是‘明沙’,沒有一點綠色。我家的草地只夠養(yǎng)活十幾只羊和1頭牛。”

  難道守著萬畝土地,卻要甘心家園被黃沙掩埋?

  父親的呼喚,讓在外打工的夫妻倆毅然決定:回家!把“明沙”種綠!

  “那個時候哪懂怎么種?一開始種沙蒿,種了5年都種不活。”

  說起當年的“有勇無謀”,大叔笑得淳樸:“花了3年時間,活了8成,結(jié)果,第4年又被‘明沙’埋住了。”

  性格剛直的蒙古族人不講辛累。沙蒿干死,那就補種;“明沙”會流動,換個方向種。死而復活、東西南北地嘗試,第5年,大叔終于在黃沙中看到了些許綠色。

  “到了2005年,我家地里的‘明沙’都種上了草。”吉日嘎拉圖驕傲地說。

  如今,大叔家的草地養(yǎng)了200多只羊,40多頭牛,一年純收入達到18萬多元。裝修現(xiàn)代的新房前后草木蔥蘢。門前的杏樹已經(jīng)成材,果子酸甜可口;長得最高的沙柳叢,牛羊鉆進去就看不見。

  沙地藏“寶”

  沙地變綠,高興的不只有牛羊;寶藏,甚至就在眼皮之下。

  賀子華大哥的家中,白色瓷磚地光可鑒人,映照出主人家的勤儉。而去年以前,他家還是圖克鎮(zhèn)烏蘭什八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。

  同吉日嘎拉圖家一樣,賀大哥的家也曾被“明沙”四面圍困。他的父親,也曾充滿希望地把一株株沙柳,像一個個夢一樣種下。

  賀子華沒想到的是,當年父親種下的沙柳,如今還是可資利用的寶材。

  烏蘭什八臺村黨支部書記劉二飛告訴記者,“沙柳只要按周期采伐,就會一茬又一茬,越長越茂密。”

  沙柳有什么用?當?shù)氐拿珵跛厣镔|(zhì)熱電公司專門用它來發(fā)電。2019年,這家公司以每噸400元的價格,收購了牧民的25萬噸沙柳,發(fā)了1.6億度電,帶動了周邊的5000多戶牧民增收。

  除了能發(fā)電,沙柳還有別的“變寶大招”——加工成生物質(zhì)燃料顆粒。

  灰撲撲的沙柳,經(jīng)過干燥、粉碎、壓縮等一系列工序,就成了小拇指大小的一個個圓柱體。小小一捧,發(fā)熱量可達到同等重量標準煤的60%。

  去年,烏蘭什八臺村建起烏審旗第一家生物質(zhì)燃料顆粒加工廠。劉二飛介紹,靠賣沙柳和工廠分紅,村里每戶一年平均能增收5000元,多的能達到3萬元。

  2018年,賀大哥賣了14多噸沙柳,在政府幫助下,新建了120平方米的羊棚、打了一座150米的深井。一年后,他家年收入達到7萬多元。

  “父親把沙地固上了,我還想在上面種苜蓿,攢錢給兒子娶媳婦。”賀大哥胸有成“草”。

  每抹綠色都是財富和希望

  在蘇力德蘇木沙爾利格嘎查,記者見到了棗樹的根。根系粗壯,往下延伸1米多長,一看就適合在沙地里存活。

  毛烏素沙地干燥少雨、日照漫長的氣候條件,不適合水稻小麥,卻是甜味水果的天堂。

  來自河南安陽的李孔一家,正是看上了這里與新疆水果產(chǎn)地類似的環(huán)境,舉家遷徙,用8年的時間,種起一片700畝的棗林。

  “棗樹對水的需求相對沒那么多,好管理,種在沙地上還能起到固水土的作用。”說起棗樹的好處,李孔如數(shù)家珍。

  “1畝5年樹齡的棗樹一年產(chǎn)果1000斤,保底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。”李孔算起賬來,“在當?shù)卣С窒?,我們還免費向村民提供樹苗,現(xiàn)在,有60幾戶貧困戶種上了棗樹,整個烏審旗已經(jīng)有了5000畝的棗林。”

  幾代人的努力,就這樣讓曾經(jīng)“躁動不安”的毛烏素沙地“安分”下來。沙固住了,就能種草、放牧,長草、賣枝,種樹、結(jié)果。“明沙”綠了,每抹綠色都是財富。

  吉日嘎拉圖說,現(xiàn)在明晃晃的沙地已經(jīng)很難找到了。

  “明沙”,從視覺變成語言,如今將變成記憶。

責任編輯:24